
有蛇(捨)有得:從離職念頭到人生新篇章
今年農曆新年(2025 / 乙巳年),我選了「有蛇有得」這句話作為賀卡製作的主題。
它既是一句祝福,也是一種自我提醒——人生中,捨得之間往往隱藏著轉機與收穫。
引言
在歲末年初的這段日子,我開始回顧過去,也思考未來。這並非只是一次簡單的職涯檢視,而更像是一場心境的轉換。
就在農曆年前,我做出了一個讓自己與身邊人都意外的決定——離開待了 18 年的建築師事務所,為自己的「第二人生」預留更多可能。
我的 18 年建築設計人生
回首這段職涯,我從一名主任設計師一路做到專案經理,憑藉優良制度與認真表現,薪水得以穩步上升。
我在台北待了 5 年,之後轉調到高雄長達 13 年。在這些年裡,我歷經了許多重要的人生節點:
- 結婚買房
- 辦公室改組
- 創辦人辭世
- 岳母岳父相繼離世
- 小孩出生成長
這些事件與工作交織,塑造了我生命的厚度,也累積了不少珍貴的經驗。
為何萌生離職念頭?
雖然職位穩定、收入穩步提升,但我漸漸感覺自己被困在一種無法呼吸的節奏裡。
引爆的那個點是「再這樣下去不是辦法!」:常時加班,回到家時小孩已經準備睡覺。在沒有外援(長輩幫忙)情況下,家庭事務由全職工作的夫妻兩人包辦,當一人加班另一人必須全部承擔。加班的日子多了,抱怨也多了,家庭壓力隨之上升。
更重要的是,兩個孩子正處在人生關鍵的成長期。我意識到,這是我應該陪伴他們、參與教育的重要時刻。
於是,我開始盤點現況,並誠實面對內心的不滿與疲憊:
- 工作常有遺漏或重工。
- 工作安排無法兼顧家庭。
- 工作內容缺乏成長性。
- 缺乏有效率工具或方法。
- 無法建立穩定團隊。
- 缺乏系統性糾錯與回溯學習。
這些問題像是長期堆積的塵埃,日復一日,讓我逐漸看不清前方的方向。
金錢與生活的基礎
離職並非衝動之舉。
在 2020 年,我便為自己設定了「五年存 500 萬」的目標,並積極進行理財與投資。到如今,我已累積了相對安心的財務緩衝——這給了我作出改變的底氣。
在 2021 年 4 月,我開始注重飲食與運動,養成了早起與自律的生活習慣。這些習慣讓我在工作之外,也感受到生活的可塑性與掌控感。
離職後的想像
離開熟悉的環境,不代表逃離,而是邁向新的生活模式。我給自己設想了幾種可能的身份:
- 自顧者:用自己的專業接案與創作。
- 自由工作者:不受地點限制地提供服務。
- 數位遊牧者:邊旅行邊工作,將生活與探索結合。
對我而言,最大的吸引力不是賺更多錢,而是爭取時間與心靈的餘裕——能陪伴孩子成長,能學習新技能,能做自己真心喜歡的事。
捨與得的真意
「有蛇有得」對我來說,不只是今年的賀卡主題,也是我此刻的人生座右銘。
- 捨:捨去穩定卻消耗的職位,捨去熟悉卻無成長的模式。
- 得:得到時間、健康、家庭陪伴,以及重新探索人生的機會。
或許,這個決定會讓生活充滿未知與挑戰,但我願意相信,這正是生命的另一種豐盛。
重點回顧
- 18 年的職涯,累積了專業與人生閱歷,也累積了改變的渴望。
- 家庭與生活品質,是促使我離職的重要原因。
- 財務與生活習慣的提前準備,讓離職決定更有底氣。
- 未來的生活模式,將更自由、更多元,並以時間與自主為核心。
行動呼籲
如果你也曾陷入職場與生活的兩難,不妨停下腳步,問問自己:「現在的生活,真的是我想要的嗎?」
或許,你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「有蛇有得」時刻。
感謝閱讀,歡迎分享你的故事,讓我們一起探索捨與得的平衡之道。